1、保持冷静
孩子叛逆,成人一定会不满,因此,会为自己的权力斗争,用声音来压倒他。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也等孩子冷静,才进行沟通。孩子叛逆,言语和行为会有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应该要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2、寻求意见
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如问周围有同龄孩子的朋友,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或听讲座,找辅导员协助,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的办法失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3、了解孩子
家长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通常会即刻禁止。其实,最好能试着了解情况。例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 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4、改变教育方法
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例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扩展资料:
叛逆的影响危害: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叛逆。叛逆,往往就使得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与长辈产生矛盾,与家长格格不入。叛逆的青少年,总是听不进长辈家长的教导,而且容易产生高傲,自以为是的心理,并且容易冲动,因此处在叛逆心理下的青少年,在没有帮助指导的情况下最容易对社会产生危害。
“叛逆”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这些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如徐力杀母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叛逆心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叛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01请蹲下身来,用“同理心”与孩子对话
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成长过程,而这时父母的态度尤为重要。
叛逆代表着一个孩子的意识得到成长,这时他最渴望得到关注,作为父母,我们是否能够体谅孩子的心情,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很多宝妈在谈起孩子时,都觉得两岁多的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其实在于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不对。
一般孩子会出现叛逆,父母的语气多数是命令式的,这自然而然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只能用“不”来回应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想要让孩子端正行为,父母就要首先检讨自己,保证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合理的。
教育专家卢勤说:“与孩子平视,这是所有从事儿童教育的人都应该遵循的原则,当父母的要想被孩子接受,更应该找好自己的位置,蹲下来,听孩子说,了解他们的思想,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是不是不该总是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滔滔不绝地训斥孩子呢?”
有次和邻居妈妈闲聊,她告诉我,自从发自内心地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后,理解孩子就变得异常简单。
作为一个有女儿的妈妈,邻居感觉到非常幸福,唯独让她奇怪的是,3岁的女儿特别讨厌逛商场,每次说带她去,出门时就要开始打预防针,要不然就又哭又闹、满地打滚。
孩子平时性格也挺外向的,去别的地方玩耍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再说逛街是女孩的天性,怎么到了自己女儿身上,却成为一种折磨了呢?
后来,她再次带着不情愿的女儿逛街,无意间发现女儿的鞋带松了,蹲下身为女儿系鞋带的时候,才发现以女儿的身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是如此别扭和难受。
身材矮小的女儿,根本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店柜台,只有来回摆动的胳膊,各式各样撞击她额头的书包。
邻居抱起女儿想要带她离开的时候,孩子面对柜台,才表现得非常开心,对着商品指指点点,根本没有半点想要离开的意思。
这告诉我们,作为父母,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想要真正和孩子交流,不妨常尝试着蹲下身去,平视孩子,这样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想法。
当然,也有很多父母对这个观点不以为然,仍然喜欢对孩子发号施令,因而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会充满各种问题。
02这两个沟通原则,能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
一.不要使用命令口吻,试着和孩子商量
美国一位教育学家曾说:“用建议,而不是命令,不仅能够维持对方的自尊,而且有助于促使他乐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与你合作。”
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不妨尝试用这样的方式: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我希望你能……”
“这只是我的建议,仅供参考”
二.尊重孩子,但不放任
尊重孩子意愿的时候,就是父母向孩子妥协的过程。当然,基础建立在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并且这些问题并不属于原则性的情况下,这时父母可以适当放宽,没有必要太过苛刻和死板。
向孩子妥协并不意味着纵容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如果什么事情都听孩子的意见,岂不是让孩子占据了主导权?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万一最后孩子越来越难管怎么办?
其实,两三岁的孩子再难管,遇到善于教育和引导的父母,也不会是多困难的事情。让孩子明确自己的权利,从小就开始自己做决定,不仅不会养成娇惯的坏毛病,反而让他们变得更独立更有主见。
“你不能出去玩”
“不能碰这些电器和刀子”
“我说不对就是不对,不要顶嘴”
如果父母一直采用禁止和否定的方式养育孩子,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她学会自我保护,这不会太长久。
随着孩子的成长,对世界的认知变得越来越丰富,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没有办法说服他,更没办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其实,引导的力量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比“明令禁止”来得更有效也更明智。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曾说:“父母首先要用爱心和热情去教育孩子,鼓励和赏识是必需品,而不是一味用逼迫和打击让他们听话。在威胁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只能变成怯懦和虚伪的人。”
一. 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孩子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妈妈,今天随堂测验我考了100分。”萱萱开心地跟妈妈分享着。
“那题目肯定很简单吧,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有什么可骄傲的。”妈妈不以为然地说着。
“可就连我们老师都说,这次的随堂测验有难度,而班里只有我自己考了满分,老师都点名表扬我了呢!”萱萱非常骄傲地说着。
“好了行了你最棒,抓紧去做作业吧!”妈妈似乎对孩子说的话并不在乎。
看到妈妈的反应,萱萱的情绪瞬间失落了,她非常奇怪,自己明明有这么好的成绩,妈妈却并不觉得开心,一句夸赞也没有。
有多少父母在这样的情境下,对孩子采用不冷不热的态度,失去了能够表扬孩子的机会。
如果这时妈妈抓住机会,对孩子说:“我家宝贝真的太棒了,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肯定很努力,接下来也要再接再厉,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这样才能让孩子乘胜追击,最大程度地激发积极性。
二.对孩子的进步,表示及时的表扬
家长要学会夸奖孩子,但也要学会松弛有度,不要把一些过高的目标放在孩子身上,这样会起到反作用,让孩子感觉压力很大,产生厌学的可能。
家长要明确什么地方该夸奖孩子,比如今天他在学习上有进步,那就肯定他的努力,并鼓励他让他继续保持这样的学习态度。
另外,要发自内心的赞美孩子,很多家长不走心的表扬,其实孩子根本察觉不到,他们早已习惯了父母的这种套路。
在夸奖时一定要注意方式,语气不要太夸张,尽量和平时差不多,但又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开心。
05这四个“非语言沟通技巧”更有效,父母可尝试
沟通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会比语言传达的感情更加丰富。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神态和动作,可以参考以下几种非语言交流技巧:
一.微笑
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无声语言,父母在向孩子传达微笑的时候,也发送了一种“我爱你”的信号,让孩子感觉到能量满满。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笑容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力量,温暖他们的心脏,让他们有继续前进的动力。
二.拥抱
当孩子被父母拥抱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迸发更加积极的力量,也会有充足的安全感,做什么事都更加有自信。
三.沉默
当孩子在无理取闹时,父母可以尝试用沉默的方式回应孩子,这就代表着不认可孩子的行为。用这种理智的方式惩罚孩子,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有所偏差。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知错,家长就要及时放弃这种方式,否则就会陷入“冷暴力”的误区。
四.身教
有很多道理与其一遍遍跟孩子重复,不如父母用身教的力量,去影响孩子。这种方式,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孩子的性格是从小培养的,父母要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只有注意这些细节,才能保证孩子的人格发育得更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