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04-04
穿越时空的智慧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部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国学启蒙经典。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论语》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不仅被列为读书人的必读书目,而且成为老百姓修身齐家,官员为政治国的行为准则。
作为孔子思想的载体,《论语》所阐释的核心概念是“仁”,它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所在。“仁”的最简单表述就是“爱人”,即尊重人,同情人。孔子认为,统治者要率先具备一颗仁者之心,以身作则,“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去引导老百姓,让每个人都有一颗仁者之心,和睦相处,各司其职,实现天下太平。据此,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被孔子上升到了国家施政纲领的高度,提出了“仁政”学说。
不仅如此,孔子还率领弟子们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希望他们能推行“仁政”。由于各国君主热衷于争霸战争,崇尚武力,不愿推行“仁政”,孔子便转而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兴办私学,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通过传授知识和培养从政人才,广泛传播“仁政”思想和伦理道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据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论语》里集录了许多孔子关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被历代教育家奉为“师法”,不断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