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确产生了一个回响,推动中国制定如今的外交政策目标。一百年来,中国饱受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包括结束一战的《凡尔赛和约》(Treaty of Versailles )。
但作为一战战胜国,中国一无所获,仅得到一个教训:要自强不息。一战结束后,德国在山东省的租借地并未交还中国,而是由日本接手。
扩展资料:
战争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参考资料:
中国当然是战胜国,一战开始后,应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的邀请,中国政府也派了一支部队参加了欧洲战场的作战,表示加入了协约国。一战以协约国主获胜而告终,所以中国也算胜利国。
1916年10月,他会见在华的英国人,谈到了中国参战一事,当年年底,更将投入协约国阵营,参加对德作战的意图相当明显地表示出来。
最终使段祺瑞下定决心采取行动的则是美国的参战。果不其然,1917年初,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的潜艇封锁政策”,美国对外投资受到严重威胁。
段祺瑞认为,要使山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中国就必须有机会参与战后的和会,从而与日本争夺失去的权益。
即便不考虑山东问题,中国保持中立也不明智,因为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中国参加,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必将提高中国之国际声誉,最终中国决定参加一战。
扩展资料:
1917年5月,北洋政府向德国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留在扬子江上的德国军舰和商船,被北洋政府接管,有2艘潜水舰、大小不等的10艘商船,以及300多名德、奥军官及船员水手。
“一战”期间,尽管中国已经对德宣战,但没有派遣一兵一卒、一枪一械前往欧洲战场;而另一方面,有超过14万的中国劳工以非战斗人员的身份出现在法国。
值此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来自中国的劳工在异国战场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生命,而这也为后来中国成为战胜国增加了些许筹码。
一战胜利后,1919年6月在巴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中国作为战胜国也参加了会议,但是本该收回战前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利益,没想到却条约却将利益转给了日本。
这件事激起了国内民众的愤慨,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在巴黎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不得不拒绝了在合约上签字,中国就这样结束了“一战”之旅。
参考资料:人民网-一战中国劳工